第721章煌煌天威敕令震四方

庆帝听着阶下争吵,珠帘后眸光淡扫阶下争执。

衮衮诸公的激昂争论于他不过是一折听腻的旧戏文——自登基起,这般扯皮拉锯,早已看得倦了。

他目光下意识地移向武官班列的最前方,那个自始至终都沉静的身影。

几乎就在庆帝目光投去的瞬间,贾玌若有所感,微微抬起了眼帘。

君臣二人的视线于空中短暂交汇,无需言语!

下一刻,贾玌稳步出列。

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
一音落下,方才还争执不休的朝堂,霎时间鸦雀无声。

所有目光,都瞬间聚焦于贾玌身上。

就连原本内心平静的西辽使臣斡里剌,也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,紧张地等待着这位辽王殿下将定鼎乾坤的话语。

庆帝面容舒缓,“爱卿但说无妨!”

“方才诸位同僚所言,各有道理。

西辽确处危局,其请附之举,自有借力我朝以抗强邻之意;而蒙古亦为我朝藩属,贸然介入,确有可能引发纷争。”

贾玌先平和地肯定了双方的部分担忧,显得客观公允,随即话锋一转,声音陡然提升:

“然,臣窃以为,目光当放之长远,胸怀当囊括四海!”

“今有远邦异域,畏威怀德,慕陛下之天威,感念天朝之王化,愿举国内附,永为藩篱。

此乃何等盛事?!”

“此正是陛下仁德广布、泽被苍生,以至四海归心、万国来朝之煌煌气象!

亘古少有之盛世华章!”

他环视一周,目光扫过那些方才持反对意见的臣子,语气渐沉:

“若我朝仅因其正与另一藩属交战,便疑其诚心,拒其于千里之外。

试问——”

“天下诸侯、四方邦国会如何看我大庆?是敬陛下之海纳百川的仁德胸襟,还是讥笑陛下之畏首畏尾的怯懦?是相信陛下能秉持公道、主持天下正义,还是认为陛下连收纳一纸臣表、庇护一方黎民的魄力都无?!”

一连数问,如同重锤,敲击在每一位朝臣的心上。

那几个原本出言反对的官员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额角沁出细汗。

贾玌的话,字字句句都将他们推到了“非议圣德”

、“抹黑天朝气象”

的火上烤,这顶大帽子谁也担待不起。

本欲要反驳他们所为的不过大庆社稷,可在瞧见贾玌那犀利的眼神......纷纷低下头,不敢再置一词。

贾玌见无人再敢反驳,语气复归沉稳,却更显坚定:

“况且,陛下乃天下共主,草原诸部之宗王。

调停藩属纠纷,平息干戈兵燹,使百姓安居,边陲宁靖,本就是陛下职责所在,亦是无上之天德!”

第721章煌煌天威敕令震四方

“西辽若附,名分既定。

陛下以宗主之尊,下敕令于蒙古与西辽,召其罢兵议和,主持公道,顺理成章。

此乃上承天命,下抚万邦之举,正彰显我天朝居中驾驭、抚远怀柔之圣王之道!”

“若蒙古遵令,则兵不血刃而西域定,陛下之威德更盛;若其不从……”

贾玌冷哼一声,虽未明言,但那凛冽的杀意已让殿中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,“届时,再行天讨,不仅师出有名,更是维护宗主权威之必要之举!

天下何人敢有非议?”

“故,臣以为,纳西辽之附,绝非引火烧身之下策,实乃陛下布恩威于西域、定秩序于朔漠之上上良机!

臣,恳请陛下圣裁!”

贾玌言罢,躬身一礼。

整个奉天殿静得落针可闻。

龙椅上,庆帝冕旒后的面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他要的,就是这番既能堵住悠悠众口,又能完美执行既定战略的话。

“善!”

庆帝声音洪亮,打破了寂静,“辽王所言,深谋远虑,老成谋国,深合朕心!”

皇帝金口一开,乾坤既定。

“西辽慕义来归,朕心甚慰。

若拒之,岂不寒了天下向往王化之心?”

庆帝目光扫过群臣,“纳表称臣之事,朕,准其所奏!

“自即日起,西辽即为大庆藩属,世守臣礼。”

“着兵部、五军都督府议定援剿方略;令甘肃镇、安西卫整饬边备,以为声援。”

“再遣使持朕节杖,赍诏前往漠北王庭及西辽故地,诏谕蒙古汗王即刻罢兵,各守疆土。

若有不从......”

庆帝目光陡然锐利:“便是悖逆天朝,朕必敕令九边将士,兴兵讨逆,以正纲常!”

决断既下,无人再议。

满殿文武齐齐躬身:

“陛下圣明!”

庆帝颔首,对阶下使臣道:“斡里剌,朕之承诺,便在这诏书之中。

尔等可安心回复。”

斡里剌闻言,激动得身躯微颤,再次深深俯首:“外臣......叩谢天恩!

陛下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庆帝一挥手。

侍立一旁的夏守忠即刻上前一步,面向大殿,运足中气,那清晰有力的声音瞬间盖过所有杂音,回荡在巍峨的奉天殿每一个角落:

“大庆皇帝令:西辽内附,列为藩篱!

敕谕四方,罢兵息争!

敢有违逆者——天兵讨之!”

煌煌天威,凛凛诏令,伴随着声音落下。

斡里剌以头触地,心中巨石终于落地,却也被这天朝威势深深震撼。

满朝文武再度齐齐躬身,山呼之声震天动地:

“陛下圣明!

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